您的位置 >> 典型病例 >> 截瘫知识

1、什么是截瘫?
2、临床上截瘫主要分哪二类?
3、高位截瘫和下肢截瘫有何区别?
4、哪些因素可导致截瘫?
5、截瘫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6、脊髓外伤性截瘫主要有以下几个临床表现
7、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病人健康指导
8、截瘫病理分类
9、哪些疾病引起脊髓损害致截瘫或不完全性
10、截瘫病人的家庭护理常识
11、截瘫常见的并发症有那些?
12、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
13、急性期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14、恢复期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15、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康复治疗?
16、什么是截瘫行走器?
1、什么是截瘫?
  截瘫,又叫下肢不遂,俗称瘫枯。是由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2、临床上截瘫主要分哪二类?
  根据病变性质的不同,截瘫可分为创伤性和炎症性病变二大类,创伤性的脊髓横贯性损伤主要由于意外事故引起,炎症性脊髓横贯性病变多由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等引起,二者均能引起截瘫,另有如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畸形等亦可引起截瘫。

3、高位截瘫和下肢截瘫有何区别?
  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其它如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都和下肢截瘫相同。

4、哪些因素可导致截瘫?
  急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灰质炎、脊柱病变(如脊柱结核、车祸、运动等引起的椎体骨折等)脊髓肿瘤、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5、截瘫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要明白截瘫的发病机理,首先要清楚神经冲动是如何传导的,人的大脑皮层是指挥全身肌肉进行随意运动的最高“司令部”。人的脊髓是把脑与躯体周围神经联系起来,使脑和躯体之间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细胞(又叫上运动神经元)不断发出神经冲动,经运动神经纤维传到颅神经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又叫下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传至肌肉细胞,当肌肉细胞接到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信号时,即收缩,并带动关节活动,完成各式各样的动作。
  当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使脑与躯体之间的联系出现障碍就会发生瘫痪。

6、脊髓外伤性截瘫主要有以下几个临床表现:
  1、肢体瘫痪:截瘫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肢体瘫痪,生活行动十分不便。判断瘫痪程度主要看肌力,肌力大小可分0到5级。0级:完全瘫痪,患者肢体不能进行一点肢体运动;Ⅰ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Ⅱ级:肢体能在床上运动,不能抬离床面;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外界阻力;Ⅳ级:患者能抵抗检查者给予肢体的阻力而主动运动;Ⅴ级:正常肌力。一般来说,肌力越高肢体瘫痪越轻,肌力越低肢体瘫痪越重。
  除肌力外,判断下肢瘫痪程度还要看患者的步行能力,步行能力分七级:Ⅰ级:卧床;Ⅱ级: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Ⅲ级:自己站立但不能走;Ⅳ级:有人扶持下可以走;Ⅴ级:扶杖可独立行动;Ⅵ级:独立行走5米以上;Ⅶ级:正常行走。
  2、二便失禁:截瘫患者,脊髓排尿中枢受损,人的尿意不能传入,大脑对排尿的控制信息不能传出,于是出现患者自己不感到有尿,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
  3、废用性肌肉萎缩:截瘫患者长期卧床,肌肉极少活动,使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明显减少,久之肌力下降,肌肉体积缩小,而出现肌肉萎缩,同时由于营养的缺乏可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一系列病理症象。
  4、感觉障碍:脊髓损伤后会因为白质内的神经束受损而出现触压觉、痛温觉等皮肤感觉的丧失。
  5、褥疮:又叫压迫性溃疡,是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或久坐而不变换体位的极难处理的并发症。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或水泡,以后变为紫红色并开始破溃。若不能及时治疗,甚者可深达骨骼。其好发于坐骨、骶骨、踝部、大转子、肩胛、脊背、肘部、脚跟、肱骨头、腓骨头、髋、膝、骨盆前缘等。

7、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病人健康指导:
1.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及结石。早期多食活血祛瘀的食物,如骨碎补粥,后期予补肝、肾饮食。
2.为了避免脊柱扭曲,再度损伤,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卧木板床,翻身时保持肩、臀在同一条直线上。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鼓励病人咳嗽,防坠积性肺炎。
4.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有大便污染时要及时用消毒液清洗、擦干,防止感染。
5.肌肉功能锻炼:每天作1-2次踝、膝、髋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次50-100下,对大小腿肌肉作向心性按摩,避免肌肉萎缩,上肢可作拉簧、举哑铃的动作。
6.慎起居,避风寒,防感冒。
  康复治疗是外伤性截瘫功能重建和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措施,它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包括康复治疗、功能锻炼、职业训练和心理护理等多方面。

8、截瘫病理分类
临床上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脊髓休克(又名脊髓震荡);(二)脊髓挫裂伤;(三)脊髓压迫(包括水肿、血肿、骨质挤压、脊髓蛛网膜粘连等)。前两类为脊髓原发性损害。后者为继发性损害。
(1)脊髓休克
脊髓本身无解剖学显著变化,而有功能上的暂时性传导中断,临床上出现与脊髓横贯性损伤相类似的症状。多见于脊髓损伤的急性期、早期、一般数日或4-6周后全部恢复。个别病人恢复时间延长。
(2)脊髓挫裂伤
因暴力所致脊椎骨折、脱位,因而骨片或异物进入椎管,可使脊髓受到挤压、撕裂,引起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或断裂、液化、坏死。使脊髓实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脊髓压迫
为脊髓继发性损害。可因下述因素而造成对脊髓的物理性压迫。
1)脊髓消肿、受伤局部组织发生物理性炎症而引起水肿,或因骨折畸形,影响血运,使水肿加重。一般可持续1-2周。
2)椎管内出血;受伤后硬脊膜内之小血管或硬脊髓膜外静脉丛破裂出血。

9、哪些疾病引起脊髓损害致截瘫或不完全性
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原发性侧索硬化、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外伤、髓内肿瘤等。


10、截瘫病人的家庭护理常识
1、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些蔬菜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营养。
2、培养大便习惯,每日定时(如晚8点)用开塞露或按摩等促进排便,养成规律大便的习惯;插尿管者应每3——4小时放小便一次,以免膀胱挛缩,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预防尿路感染。
3、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咳痰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床铺要平整、清洁、柔软,预防褥疮形成
4、瘫痪肢体给以被动活动、按摩或针灸治疗,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恢复,有部分自主活动者,加强自主功能锻炼。


11、截瘫 常见的并发症有那些?
常合并尿路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中压疮导致的败血症、反复泌尿系感染导致的尿毒症和呼吸、心脏并发症是截瘫后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另有为心理障碍自杀致死。因此,截瘫给患者身心都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12、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
颈 6 损伤:可用手驱动轮椅,独立穿上衣,可基本独立完成转移,可自己开特殊改装的汽车。生活能力中度依赖。
胸 1~6 损伤:借助轮椅独立,用连腰带的支具扶拐短距离步行。生活大部分自理。
胸 12 损伤:用长腿支具扶拐步行,长距离行动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腰 4 损伤:带短腿支具扶拐步行,不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13、急性期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1 、保护关节和训练:直腿抬高、防止足下垂和跟腱挛缩
2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逐步从卧位到半卧位或坐位,下肢可用弹性绷带、起立床训练。
3 、膀胱和排便训练:脊髓损伤后直接的膀胱功能障碍主要有尿失禁和尿储留。早期主要为尿储留,一般采用留置导尿的方式,但要注意定期排放,每次尿量不宜超过 500 毫升,并要多饮水( 2500~3000 毫升 / 每天)。新的方法:间断清洁导尿,可自己操作,每次排尿时导尿管用等渗盐水冲洗后即可使用,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
   脊髓损伤后排便问题主要是便秘,可采用灌肠、肛门—直肠润滑剂、缓泻药等。
4 、压疮处理:
( 1 )预防要点: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长时间受压,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或防压疮坐垫等
( 2 )治疗:理疗、药物
5 、心理治疗

14、恢复期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1 、肌力训练:训练的强度和着重点取决于损伤的程度、时间和平面。从总体看,为了应用轮椅、拐杖或助行器,在卧位、坐位时均要重视锻炼肩带肌和上肢肌力的练习;对使用低靠背轮椅者,还需要进行腰背肌的训练;为了步态练习,需进行腹肌、髂腰肌、腰背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的训练
2 、肌肉牵张训练:牵张 腘绳肌:患腿直腿抬高大于 90度,为了实现独立坐位; 牵张 内收肌:为了避免患者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 牵张 跟腱: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态训练。牵张训练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进行的项目。
3、坐位训练:正确独立的坐姿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练的前提。床上坐姿可分为长坐(膝关节伸直):是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训练的前提;短坐(膝关节屈曲);坐位练习还包括平衡训练及躯干向前、后、左、右侧平衡训练以及旋转活动的平衡。
4、转移训练:卧位—坐位,床上或垫上横向和纵向,床—轮椅,轮椅—板凳,轮椅—地等
5、步态训练:条件:上肢有足够的支撑力和控制力(即损伤平面在胸以下)。如果要具有实用步行能力,则平面一般在腰以下。同时需要借助适当的支具和辅助具(截瘫行走器等)。
6、轮椅训练:轮椅处方和轮椅操纵。
7、功能性电刺激
8、物理治疗
9、作业治疗
10、肌肉功能重建

15、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康复治疗?
1 、疼痛处理
2 、肌痉挛
3 、泌尿系统并发症
4 、性功能障碍
5 、心血管问题
6 、体温调节障碍
7 、异位骨化
8 、迟发性神经功能状态恶化
9 、脊髓损伤患者的老龄化问题

16、什么是截瘫行走器?
截瘫行走器是一种与标准长腿支具连接的辅助装置,用于帮助截瘫患者“重新行走”。从而使截瘫病人的心肺功能、消化系统、心态、心理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本质性的变化,尽可能的恢复到常人的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可提供使用者侧向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配合行走器的使用,使用者腿可以进行摆动并达到相应的灵活性。
使用者在走路时需使用肘拐来支撑身体,这样可以产生两点式步态。
目前,截瘫矫型器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和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形器。
1.1  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
  传统的截瘫矫型器是无助动功能的,多采用双侧髋膝踝足矫型器 (HKAFO) 或双侧膝踝足矫型器 (KAFO) 通过髋关节铰链与硬式腰骶椎矫型器相连接构成。患者应用时需将髋膝关节锁紧,踝关节采用固定方式。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主要依靠患者身体重心前倾及骨盆侧倾达到跨步,进行站立及行走功能训练时须使用双拐。
1.2  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
  近年来,以 ARGO(advanc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 为代表的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应用于临床,使得 T4 以下的完全性胸髓损伤患者应用步行矫型器进行实用性步行成为可能。 ARGO 的结构设计特点使其不仅在步行中有助动功能,而且在患者站立与坐位姿势互换过程中有助动功能。临床对照研究〔 3 〕显示:患者应用 ARGO 较应用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步行时步幅略大,步速较快,双足触地期较短。应用 ARGO 坐位与站立姿势互换时,不需首先用手开关膝关节部的铰链锁即可直接起立或坐下,且因膝关节部支具的弹性装置使得姿势互换时得到助动,省力易行。研究结果〔 4 、 5 〕还显示,患者在应用 ARGO 站立时稳定性较好,手杖对地面的压力低, T4 ~ T9 水平损伤的患者应用 ARGO 行走时的氧耗明显降低。
  脊髓损伤的水平与程度是确定应用步行矫型器的主要因素。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依据脊髓损伤的水平 ( 主要依据运动水平 ) 可确定能否应用步行矫型器和应用步行矫型器的类型 ( 附表 ) 。一般情况下,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不能应用步行矫型器,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主要应用于 T10 水平以下的脊髓损伤患者。 T12 水平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无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一般不能进行实用性步行。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因不同患者脊髓损伤水平以下残留的肌力情况不同,需依据具体情况确定应用步行矫型器。近年来,最新一代助动功能步行矫型器 ARGO 的临床应用,使得 T4 水平以下的完全性胸髓损伤患者应用步行矫型器进行实用性步行成为可能,为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行动能力和全面康复。

 

医 学 论 文
科 普 知 识

Copyright1985-2021 北京香山医院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4006-120-908  电话:010-62592379  咨询QQ:455604367/452728594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甲一号
E-mail:
bjxsyy@126.com